關於 stdio2016


我是陳羿豐,stdio2016 是我在網路上的代號

我把代號取作 stdio2016 是因為我常寫 C 程式,而每個 C 程式的第一行都有個

#include <stdio.h>

剛好我在辦 GitHub 帳號時是西元 2016 年,於是想到一個主意,那就是「stdio 2016 年版」,所以就取名為 stdio2016

我喜歡寫程式,也有在大學階段參加 ICPC 程式競賽。我用的程式語言主要有 NodeJS、Java 還有 JavaScript。

我也喜歡唱歌,曾為了通識課的作業而寫歌,並且以自創曲參加過歌唱比賽,雖然沒有得名。

在大學時,我的專題是做合成唱歌的程式,因為我覺得我唱歌太難聽,剛好可以利用大學專題的時間來撰寫程式,以取代我的歌聲。 除了專題外,我還有個人計畫,如自創簡易的程式語言「OOPS」,製作小遊戲「形狀消消樂」,以純文字紀錄音符的音樂播放器, 還有撰寫 Minecraft 模組「Ice Hard MOD」。

在研究所時,我繼續做電腦處理音樂的研究,然後就發現實驗室的同學都在用GPU加速深度學習,只是我碩一時不懂深度學習,卻想要學同學加速程式,所以就另外也跑去研究GPU加速。 於是我就寫出一堆測GPU速度的小程式「useless-cuda」。 我的碩士論文題目是「改善基於神經網路與地標法的音訊指紋」,所謂的音訊指紋就是像 Shazam 一樣,只要聽得到音樂,就可以搜尋音樂。 你可以到碩博士論文網下載論文(請先註冊帳號),還可以到GitHub查看可以重現論文的程式碼。

在研究音訊指紋的時候,想著哼唱找歌和音訊指紋同樣都是用錄音來找音樂,但是音訊指紋需要等到下次聽到同一首音樂才能搜,哼唱找歌只要想到旋律就能搜尋,所以就想研究哼唱找歌,程式碼和音訊指紋混在一起放在這個專案裡。後來教授說,如果我做哼唱搜尋,我就會延後1年畢業,這時我才放棄哼唱搜尋的研究。

現在我在某科技業上班,工作就是寫網頁後端,還有維護這些網頁系統。覺得工作無聊了,想寫虛構故事,可以教我怎麼寫小說嗎?

想找我嗎?

  1. Facebook Meta 管道:facebook.com/stdio2018📷stdio2018@stdio2018
  2. GitHub 帳號(沒有私訊功能)github.com/stdio2016
  3. 電子郵件:就算寄信給我,我也沒力氣回,乾脆不給了
  4. 這個網站的原始碼:github.com/stdio2016/stdio2016.github.io